top of page
product development services Taiwan product design Taiwan 產品 開發 manufacturer 家電 工業 設計 design services industrial design 商品 模型 製作 量產
文庫 Archive


《3D列印槍枝爭議-我們小題大作了嗎?》
還記得那個笑話嗎?「只要知道怎麼Google,任何人都會做炸彈」。現在我們有了可以從網路上下載的「維基武器」,這下可不好笑了。 2013年,分散式防禦組織(Defense Distributed)在網站上以CAD檔案釋出了3D列印槍「解放者」(Liberator)的免費藍圖...


《產品設計的「簡」》
「少即是多」 看似矛盾實為智言,極簡主義建築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設計理念,已經成為許多現代設計師的格言。越不雕琢越美。功能越少越好用。越簡單越聰明。設計師從各自對這句名言的理解悟出自己的真理。...


《工業設計與美的追求》
無論產品有多單純,設計師都應以巧思,增添產品風格。 工業設計要求的不只是漂亮實用。設計師的目標是創造出能夠傳遞感受、激發情感並打動人心的產品。產品必須傳達某種理念以展現其個性。例如,極簡主義、單純和「少即是多」闡述質樸自然的概念。此風格的設計給人一種寧靜純粹之感,而非沉悶乏...


《設計使用對的語言-下》
身處不同文化的個體對文化符碼的感知與解讀,導致對同一作品的藝術價值判定產生差異。人的感受許是主觀的,但,審美價值的評斷就不一定了。 一個經驗豐富的專業品酒師與滴酒不沾的人,兩者對同一杯酒的感受是主觀的。但在評酒上,無關乎主觀喜好,只有美感經驗與認知的不對等。即使不懂酒或根本...


《設計使用對的語言-上》
前幾天,我在網路上讀到一篇關於電影《一級玩家》的文章。作者批評這部電影缺乏深度和藝術性,導演沒有從社會學方面進一步討論,而是發展了一個相對無力的冒險故事。這番話讓讀者們火大了,他們認為這位作家就是瞧不起流行文化,無視了符號意義。一般觀眾對上評論家的看法,激起了所謂藝術性的爭...


《雅俗共賞》
布朗尼怎麼了?布朗尼也很好吃啊。那為什麼這種常見的甜點不比蓬鬆的舒芙蕾時髦呢?雅俗界線好似意味著有把以普及性劃分庸俗與高雅的度量尺。主流文化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,大多數人卻不認為流行文化優越。實際上,正好相反。 從文化面來說,這也許牽涉到過去上層階級對知識技術的壟斷。非大眾能...


《設計的溝通-使用者與產品》
使用者無法直接與設計師溝通。因此,設計師的設計承擔著與產品使用者溝通的責任。設計將揭示設計師是否體貼周到。使用者和他們的產品之間的理想關係應該像一對老夫老妻,沒有猜測和困惑。但是,每個新產品及其使用者都是新婚。他們怎麼可能有默契並心有靈犀?...


《設計的溝通-團隊合作》
設計師不是獨奏家。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無法由個人完成。而是需要團隊合作和溝通。設計師必須與團隊中的其他設計師,有時還得和其他團隊的設計師進行溝通。整個設計過程中、電子工程師、機械設計師、外觀設計師等集思廣益並相互協調。 討論是腦力激盪的一種好方法,不僅讓設計師們交換意見,也幫...


《設計的美感教育》
你怎麼知道什麼漂亮,什麼不漂亮?你還小的時候天真無邪,不帶著刻板印象和偏見觀察世界。客廳窗簾的圖案、房子前面的燈柱以及公園裡蹺蹺板的顏色等,都會影響你對美的觀察和看法。接觸到更多美的刺激,人們會更加意識到周遭的美麗。相對的,如果身在很少注意美的環境中,人們就會對美麗無知無覺...


《設計的創意在框架裡思考》
你的點子哪裡來的啊?(聽起來好像可以從自動販賣機買到。)在TED演講中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各種答案,但我最喜歡尼爾・蓋曼的答案。「從我的腦袋裡掰出來的。」簡單來說,確實如此。然而,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劍獅是什麼,怎麼杜撰得出劍獅的故事呢?(一隻在台灣的台南的神話生物,不,不是狼人...


《設計的目的-更新與替換的重要》
環境污染、勞工權利、能源消耗、資源分配和其他議題,讓設計不再只是好看、好用、賣得好這麼簡單。然而,設計行為產生的產品更新與替換被批評為浪費資源。就在設計的根本目的遭到扭曲、誤解和遺忘的今天,我們前所未有的需要設計,做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。...


《設計的溝通-設計師與客戶》
要建立良好、健康的關係,溝通是必須的,而良好的溝通需要相互理解。設計尤其需要更多的溝通,因為設計的過程涉及的是概念、思緒和想法的轉換,需要近一步地闡述。首先,設計師需要與客戶進行對話。 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及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至關重要。傾聽、研究並提出問題。當然,設計師必須關注...


《瑞士刀的啟示》
隨著技術的進步,電路和大電池等設備和組件被小型化或被替換為晶片。這不僅為形狀和外觀設計提供了更多空間,且在單個產品中提供了更多功能。功能需求越來越多並不是因為有需要,而是因為它們可以包含在設計中。然而,更多不一定更好。 瑞士刀是以其品質、功能和精密而聞名的設計傑作。數百個刀...


《擬像的世界》
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擬像。 從臨摹與再現可感知的實際物體、未知的事物、到展現自身的情感與想像。不像肖維岩洞的洞窟壁畫,米開朗基羅的聖殤、孟克的吶喊和皮卡丘的玩偶,皆是這個時空中佔有物質的存在,卻是不存在於現實的事物的擬像。不消說,機械複製的產物是擬像最好的例子。印刷品、相片、量...


《設計殊途同歸》
蘋果怎麼削?你可以用刀子、刨刀或削皮機。不同的產品被發明來處理僅僅一個任務,且應用不同的設計來滿足相同的需求。設計師是問題解決者,可以採取無數的方法來達到目標。設計人員列出了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,然後列出了實施解決方案的可行方法。...
bottom of page